YouTube Transcript:
大摩展望救市十五五政策,建议中央下场收储;政策若是只托不举,步日本后尘,经济长期通缩将在所难免 | 20250922
Skip watching entire videos - get the full transcript, search for keywords, and copy with one click.
Share:
Video Transcript
大家好啊
今天是2025年的9月22号
今天是周一啊
周一的话
我们还是按照惯例
去给大家更新这个电话会议啊
我们今天还是来听
听大摩的一个路演啊
大摩这期路演
主要前瞻了一下
我们即将召开的这个四中全会啊
就期待这个政策
看能不能赶快的出来啊
这大摩主要谈了两方面
一个是重点谈了一下我们
国内房地产的一个情况
我记得大摩应该已经
有好久没有去谈这个房地产了
你从这里能看出来
大摩之所以能去谈这个房地产
说明我们楼市现在一个情况啊
更加不容乐观啊
有种这种加速下跌的这个感觉
已经进入了第二波下跌的这个主
主升了啊
那大摩给的一个建议啊
还是这个要收储啊
但是之前我们这个收储
主要是依靠这个地方政府啊
那地方政府
那从这一年的一个表现来看啊
基本上是指望不上
因为地方政府他没有这个动力对吧
你还要自己要搭钱去做这个事情
咱们咱们别的不说
你就看这个国补
为什么前段时间那个呃
很多地方这个国补他纷纷的就叫停
因为地方政府他要搭钱啊
虽然说中央是拿大头
但是地方政府他得不到好处
他反而要在里面搭钱
所以他当然干活没有积极性啊
那大摩这次给的这个建议是
不要再指望这个地方政府啊
这个中央要下场
你该收储就要收储
就像08年的时候美国救市是一样的
你中央要出手啊
那至于具体怎么收呢
我们来听听大摩的首席嘛
给出的一些建议啊
上个礼拜五
我收到很多我们说的投资总监
CRO或者一些资深基金经理的
紧急的来电咨询
呃他们都听到了
哎大摩的宏观团队预计呢
在这个秋天
会推出一个5,000亿到1万亿的呃
政府的刺激计划
特别是比如说到了9月底或者10月份
会推出这个补充性的
支持性的刺激落托底的政策
那很多人觉得听到这个消息呢
还是对市场有较大影响的
甚至有人说
上周五债券市场的较大震荡
就是因为我们这一句话
那首先我想
每周一关注我们宏观策略团的同仁们
都已经不陌生了
早在今年二三月份开始
我们就预计经济 2025年是前高后低
随着下半年的三个因素利转
上半年的关税不确定
导致的企业抢出口
下半年出口回落
退坡上半年的给地方债进行债务置换
让大家发的出工资发的出欠薪
下半年财力开始衰竭有的退坡
上半年的一些对消费品啊
各方面的补贴
老百姓的消费前置了一点
下半年消费品回落
这三个因素呢
大概六七月份开始发酵
所以早在今年年初我们就判断
到了下半年要额外再出一些脱底政策
否则三四季度的GDP同比增长
一定会显著的低于本来预期的目标
那现在呢
7月份8月份各项数据统计起来
可能三季度GDP在4.5%左右
四季度有可能比这个更低
所以已经逐步接近
要出台一些脱离政策的整个时间线了
如果快的话通常根据七八月份的数据
9月底就应该积
极的研判做出反应
慢一点
那就是等三季度整个数据统计完之后
那就是10月底做出反应
本来呢10月下旬呢
呃如果当年经济有一些不确定性
波动较大
也可以10月下旬召开
关于经济的政治局会议
所以这是为什么
在过去几个月我们一直提示了
后面可能经济前高后低回落明显
也需要出台进一步的托底政策
这个托底政策从力度上可能不大
非常的温和
不到万亿
那么从时间线上
刚才讲到的
如果快针对七八月份的数据
那9月底就可以出台
慢一点那就是10月底
现在呢总的来讲就是大约在秋季
其实
过去我们屡次在周一的宏观策略团
都提示过了啊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上周五突然很多人拾起这句话
造成了债券市场的震荡
那我想呢
也是
希望大家多关注我们周一的策略团
不要周五的时候
被市场上突然某句话给误导了
那现在看起来
这个政策肯定还是有必要的
尤其是考虑到七八月以来的
刚才提到的三个因素造成的经济回落
但我想我们的标题是大约在秋季
刺激与改革的反思
那也就是说
光靠一点托底的几千亿的政策
肯定是不够打破通缩
使得经济回到良性循环的
还得靠更有力的改革
最近大家就比较关注
四中全会
会去批准一个对于下一个十五规划的
建议然后呢
中央提出了这个建议之后
基于这个要点的大纲
明年上半年
国务院会具体的制定
2026-2030年的经济和产业的五年
规划对时间线上
今年10月下旬的四中全会
批准的
是中央对书规划的一个建议大纲
是比较短的一个高屋建瓴的版本
直到明年上半年
国务院会根据这个建议
来制定和公布2026-2030年具体的
经济和产业规划
那很多目标比如说数字
比如说对行业比如说对消费等等
这块具体的目标和数字啊
要等到明年上半年
国务院的全版的规划里面才会出现
具体会聚焦什么呢
我想过去五年也就是十四五期间
大家看到
风险的防控和产业的升级
是有积极进展的
债务风险收敛了一点
产业链的竞争力提升了一些
但是挑战也是巨大的
通缩目前还没有打破
同样呢房地产还在深度调整之中
供需失衡
那出现了内卷这些严峻的现象
与此同时外部环境也越来越险恶了
全球都呈现了一种
贸易保护主义的长期化
所以我们估计呢
十五五规划当中呢
会聚焦三个方向
第一还是老生常谈的
要通过房地产行业要起往回升
进入一个高质量阶段
第二要提升全国统一大市场
也就是促消费促内需来破除内卷
如果有了这两者
就是房地产的企稳回升
和国内统一大市场的促消费
可能就可以打破通缩了
同样第三点当然也是重中之重
就是十五五期间继续推动新质生产力
那这三个方向呢
其实我和我的同事们
不管是Jenny振林还是蔡志鹏博士
还是我们跟策略组Lora这边的合作
都已经针对前两个方向
发布了相关的深度研究了
包括了房地产怎么去做
包括了全国统一大市场里面
需要通过社保改革
一系列的收入分配的改革
来真正的夯实消费
那大家如果关注一下
这些报告在过去几周陆陆续续发布了
我们的标题叫前瞻15规划上篇和中篇
那这上篇和中篇已经发布了
下篇我就卖个关子
因为离四中全会还有接近一个月
我就先卖个关子
但总的来讲呢
我想首先聚焦于房地产
房地产市场要实现平稳回升
那当然现在还是道阻且长
进入今年5月份以来
房价交易都已经出现了更深度的调整
所以呢我们预期可能最终还是会启动
通过中央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来介入
来帮助收储
也就是说
去市场上
购买没有卖出去的商品房的库存
拿过来改造成保障性住房
这样一举两得
既缩小库存出清的历程
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让很多在城里打工仔
享受到保障性住房
这块过去两年说了很多
但是呢落实不下去
因为一开始是让地方政府去做
这个是算不过来账的
地方政府拿了这些房子拿回来
哪怕是以市面上打骨折的价格来收
最终呢
能实现的租金回报率可能也就1%左右
覆盖不了他的财务成本
从金融风险的问责到未来的运营
他都不敢做
推不下去
所以一定需要中央政府
用中央的资产负债表来做
不管是财政出钱
还是中央银行通过某种方式
去帮助出钱
那其实要实现的就是这是财
政资源来实现社保体系的投入
改革并不是算
未来大家住进这个保障性住房
一年有1%的租金回报率
能不能收回本
还算的是对整个社会的正外溢效应
包含了可能这里面
极大的减少了商品房的库存
之后帮助市场企稳回升
老百姓的预期变好
也包含了本来中国有这么多的农民工
一点几亿居住在城里的零处
灵活用工人士
他们的住的条件是比较差的
没有什么尊严
如果让大家真正的有
城里人的这种未来的
长治久安的心态
愿意花钱没有后顾之忧
需要建立保障房的制度
所以算的不是这1%的租金回报率
而是这是社保改革
政府出钱的重要一环
那这块呢
我们进行了详细的测算
正如在这个PPT的图上所显示的
呃我想大家都比较关心
包括体制内也关心
如果
要真的动用中央政府的资产负债表
去收储要收多少花多少钱
哪里收能不能一举扭转市场预期
那我们的测算是呢
在一二线城市
就头部的三十几个省会级城市要收
因为三四线是人口净流出的
尽管当地也有高企的库存
但收了没有意义
主要要解决一二线
一二线城市是未来人口净流入的核心
他们的都市圈城市化方兴未艾
还会有新增需求
其次呢
一二线城市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
因为大家可能还记得
上周我们对十五五规划里面
怎么从供给端反内卷进行改革
很多言犹在耳
那就是两个30
其中第一个3
0 里面包含了要把很多
对于地方政府层层加码
实现的无序竞争的补贴
不管是土地税收
还是其他方面的金融资源啊
电力啊全部降到零
因为要实现一个全国统一大市场
可能有一个比较透明
内外国民待遇的统一的
比如说从研发方面的抵税就够了
不许地方政府搞重复建设
无需竞争层层加码
那如果实现了这种三两个三零
将来经济发展最强的
一定是营商环境最好的地方
那也主要是头部的五大都市圈
在这样的情况下呢
当地有人口净流入就需要解决
当前
他们还存在着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
同时库存高企
那我们估算了头部的30个省会城市
目前新房库存差不多有300万套
那距离消化完等于2年时间
距离他们现在的每年的销售量
等于2年才能消化完
怎么办呢
中央如果出3万亿人民币
就可以把它削减为只有150万套的库存
那就是可以收回来150万套
这样子的话呢
整个库存消化的时间水平就回到常态
非常健康合理的水平
一举扭转市场预期
所以3万亿如果分成3年来做每年1万亿
其实也是财政逐步可接受的
拿回来了改造成保障性住房
使得农民工的生活更有尊严
算的是大账
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租金回报率的小账
这是一个我觉得十五期间
房地产真的要起稳回升
真正有力的一招
那我们也在积极的参与这方面的测算
我想呢这是可以期盼的方向之一
第二的是
上周蔡志鹏博士也已经深度呃
分析过的
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和夯实
也就是说
我们经常说的
要聚焦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统一这个字是来自于两个三零里面的
第一个三零
就是零关税零补贴零准入限制
使得各地不至于重复竞争
实现高水平的开放和内外的国民待遇
这是从供给侧反例者
但是这只是统一市场
统一的市场未必大
要实现统一大市场就要促消费扩内需
那这一块呢
主要就是通过社保改革这个抓手
那今天接下来
我们的经济学家郑林也会具体的分析
中国一直储蓄率高企
特别是居民储蓄
这里面哪些是常规性的东亚文化使然
哪些是对
社保体系依然有不够健
全的后顾之忧造成的
所以未来五年
十五五的路径
可能是上中下三侧实现的
社保改革
分别对应不同的储蓄率的边际变化
对消费对投资于各项权益资产的影响
建立做了比较充分的研究
待会会分享
但我想呢啊
在整个十五期间我们是建议呢
中央政府可以比较明确的提出来
要把消费占经济的比率
从今天的不到40%提升到45%左右
从来到2030年
中国的消费达到10万亿美元
这个门槛的量级
这样就可以填补
当前大家担心
美国进入了贸易保护主义之后
对中国企业
中国市场造成的一个需求缺口
但这个实现路径
就是社保体系的投入和改革
才能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
那上中下三策的社保改革分别能实
现的可能就是
对中国未来五年消费率的提升
是做五忘八
做五就是从今天的不到40%
提升到20三零年的45%
如果实现更强有力的社保改革
就是所谓的我们讲的更乐观的情形
那甚至有望到2030年
消费占中国GDP的比例上升到48%
也就接近一半
不要小看这似乎只是有两个百分点
三个百分点的区别
考虑到中国经济今天是一个
140多万亿人民币的GDP经济体
那2到3个百分点的差距
就是在消费领域3到5万亿的增量差别
是一个巨大的差别
所以
这就是为什么社保的改革极为关键
特别是要缩小城乡差距
那随着如果将来五年内
把每年对农民和农民工
他们的社保的补贴
提升到一个月1,000块钱
那这样子
就可以编织起这么一个社保安全网
过了5年之后
我相信大家特别是弱势群体
感觉自己后顾之忧减少了很多
更愿意花钱更愿意消费
当然很多人会问
财政方面这是否可承受
那上周我们也测算了
这就意味着社保领域呢
每年中央财政对社保基金的补贴
会提升占GDP的
一个百分点
那五年下来
你如果匀速的提升到这个水平
可能也要耗资3-4万亿人民币
跟刚才讲到的
总共收购大中城市的
房地产库存3万亿
基本可以媲美
但是呢我们也进行了相关的测算
要弥补这个缺口
首先可以提高央企的分红比例
上缴给财政部和社保基金
其次呢要进一步改变财政的支出结构
从过去的搞基建搞产能搞供给
转移到搞夯实社保福利
所以这些如果财政本身结构支出转型
再叠加
对国企央企的这个资产运用的更到位
实际上都是可行的
这就意味着
财政体系真正的达到了中央说的
从投资于物
转向投资于人
他对我们的消费率的影响
对居民开始把钱拿出来
投资于权益资产的影响
后面监理会具体的阐述
这是我们对这个秋天
四中全会要审批的十五规划的纲要
以及明年上半年
把这个十五规划的纲要建议
国务院会把它转化成一个具体的
产业和经济规划
我们的几个前瞻
也就是说通过中央收储
使得房地产
更快的进入起稳回升的高质量阶段
通过真正的社保改革
来提升全国统一大市场
来促消费破内卷
这些呢
都是我们对改革与刺激的一些
建议和预期
当然回归到上周
还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
就是美联储开始了降息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跟不跟
以及对我们各项资产价格的影响
我想呢大家也发现了
美联储这个降息啊经历了很长的辩论
是比较拧巴的一个心态
这是为什么
因为过去大半年我们一直在预测
美国经济
可能会进入一个短期
有点轻度滞胀的阶段
滞那是因为它的经济会回落
未来几个季度
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会显著放缓
因为他的移民政策
造成近移民的流入减少
同样他的关税政策
会造成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
这些带来的不确定
性会拖累美国的经济活动
但这两个因素呢
又是导导致通胀居高不下
所以我们叫一种轻度的滞胀
因为移民少了劳动力就紧张了
同样进口商品贵了
这两点都推升通胀
所以这次美联储开始降息
是一个非常拧巴的心态
实际上是牺牲了通胀目标来保就业
所以这一轮呢
从这次9月降息开始
一直持续到明年上半年
估计啊累计会降息接近100个基点
但是这个过程中它利息降了100个基点
也就说从4%以上的利息
逐步被降到3%左右
但与此同时因为美国缺移民了
进口价格也贵了
它的通胀不会降
美国的通胀甚至有可能不降反升
保持在3%左右的高位
这样大家心算一下美国的实际利率
那也就是说呃利率减去通胀的部分
以及美国债券美元的去掉
通胀的实际收益率
在未来半年显著的缩窄
甚至低于其他很多国家
因此呢美元贬值看来在所难免
美债呢也就相对缺乏吸引力
甚至出现较大的波动
而且这个只是未来半年多的一个演绎
这只是鲍威尔主席的最后收工阶段
呃某种意义上呢
鲍威尔还是试图去坚守
美联储的独立性
尽管呢他现在也得通过降息
来部分的牺牲通胀目标来保就业
作为他职业生涯的尾声
但更何况我们可以去预判一下
下一届美联储主席明年上任之后
他的开局阶段未来两三年会怎么样
一旦包贝尔卸任之后
下一届主席未来两三年
也许它会受行政当局
的影响更深
它的加息难度会更高
这样呢美国未来几年
以收紧货币政策来治理它的通胀的
政策空间
可能越来越小
就有点像一个
典型的新兴市场央行的做法
所以综上所述呢
显然我们会看空美元
也不是特别看好美债
那美股是另外一回事
大家可能也知道
Laura跟我们的美股策略师Michael Watson
他们的观点比较接近
美股有可能是继续受益于这种水流
流动性比较旺
再加上AI革命如火如荼
但是呢美联储降息周期这次开启
之后的08的进程
以及对下一届的这种判断呢
我想从资产配置上显然看空美元
也不太看好美债
尽管美股可能有它额外的独立行情
这是对美联储降息之后的判
总而言之回归到中国
我想如果大家都在担心长期的
美国财政纪律
美元信用
遇到的这些挑战
对中国来讲
就更有资格在未来5年
动用接近7-8万亿人民币
而且这里面很多不是净赤字的扩张
只是把财政资源从一个方向
转回成更明智更有力的另外一个方向
是一种结构的转移而已
动用这7-8万亿人民币的部分
来自于财政的支出结构的转型
去实现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
产出表的介入
让它起稳回升
去实现社保改革的抓手促进消费
消费率占GDP的比率上升到2030年的45%
10万亿美元
这样的呢
我想中国经济就一举在十五期间
走出了一个引领全球的
这样一个基本面的行情
还不只是当
前a股市场
大家去关注的所谓流动性驱使的因素
水流等等
这是我对目前呢
这个秋天的一些改革和刺激的预期
接下来把时间交给郑宁
具体的阐述一下居民的资产搬家
储蓄率的变化
在我们十五五的几种改革路径之下
上中下三策对大家的投资
对中国的消费市场
产生的一些些许变化
我把时间交给建宁
那正如罗宾总和大家反复强调的
就是我们现在还处在一个靠流动性
还有宏观叙事来驱动的一个水牛市
但基本面还在恶化
走出通缩
当然还是需要更多的制度性的改革
来将经济向消费再平衡
那上周的宏观策略谈呢
我们也是提到
接下来10月底
就将和大家见面的这个15计划大纲
除了一如既往的会强调未来5年
产业政策
科技自主外
也可能会提到更多
关于经济再平衡的结构性改革
比如说加快社保体系的改革
将地方政府的这个考核指标
向消费端倾斜
呃等等
那这边我们要解答的一个问题就是
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
它到底能够释放多少的消费动能
那我们都知道
中国家庭的这个消费不足的另外一面
其实就是过度储蓄
那当前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里面
有30% 它是存起来而不是花出去的
那这个比例
它不仅可以说横向比较是冠绝全球
也是远高于日本人口呃
这个70年代人口结构巅峰期的这个26%
那如果说
我们能够将居民的储蓄率
降到一个更加合理的水平
那无疑
是可以释放出大量的消费动能
但是这边
我们到底能够如何让家庭部门少储蓄
多消费呢
那说到底其实解铃还须系铃呢
我们这边其实还是先需要知道
高储蓄率
它的一个具体的呃成因
那首先从结构上面来看
坊间经常会用
中国人喜欢这个先苦后甜
这些民族性
来解释高储蓄率
但是其实我们看到和亚洲呃
在亚洲的国家里面
和中国的文化比较相近的
比如说像韩国像日本
他们当前的居民储蓄率
也其实只有个位数
所以这边其实主要的成因
还是因为中国的社保覆盖不足的
同时它的覆盖也是不均匀的
城乡社保之间的这个呃
社保的这个呃
呃可以说的支付是差异巨大的
那这个使得居民
尤其是一些中低收入的农村居民
他不得不存更多的钱来预防疾病
意外失业这些呃
这些天有不测风云
那去年的这个三中全会
其实已经提到了
说是要扩大社保的覆盖面
那农民工享受到
所在城市的一个居民的社保
那同时也是提到说要逐步的
来提高
城乡居民的这个基础的养老金
那我们觉得
接下来十五计划
可能也会对未来几年社保改革的路径
做出更加
确的规划
但是也正如我们团队的呃
蔡志鹏博士
上个星期和大家所分析到的
社保改革可以说是之一型男
那这边一方面也是牵涉到
随着人口老化
如何维持财政补贴可持续性
的一个问题
那另一方面
也是取决于决策层是不是愿意打
破路径依赖
降低对高增长目标的需求
将这个更多的财政资源
从低效投资划拨给社保
那由于上周蔡博士对社保改革
未来可能
已经做了非常
详尽的分析
那这边我们就不进一步展开
但是显而易见的一个结论就是
要通过实施全面的社保改革
来系统性
将中国的居民储蓄率
一下子降低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来支持消费
那这这个必然是短期能够完成的
是一个长期的持久战
十年甚至20年都是有可能的
那当时
但是当前的这个居民储蓄率高居不下
是不是就没有一个解决的办法了呢
是不是就完全是因为
社保的覆盖不足呢
其实也并不是这个样子的
那比如说我们左边这张图就显示
虽然说中国整体的居民储蓄率是
肯定是偏高的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2018年以前
从趋势上面来说
它其实还是跟着人口结构走的
那在生命周期理论下面
在一个人口老化的社会里面
随着退休人口的上升
越来越多的人
是需要用以前的积蓄来维持该开支的
所以居民的储蓄率
它是必然会逐渐降低的
那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
中国的居民储蓄率其实也是在2010年
人口结构刚刚出现转折的时候
就已经是在接近40的这个水平见顶了
那此后逐年是在下降的
这个趋势也是和其他人口老化的国家
都是基本上一致的
但是这个趋势
它到2018年的时候就戛然而止了
从这一年开始
我们看到各种宏观挑战是接踵而至的
先是18年19年的中美贸易战
到2020年开始的三年疫情的劳动
22年开始地产下行监管收紧
以及23年开始的这个通缩挑战
那这些都是一些周期性的因素
但是它增强了居民的避险情绪
而导致储蓄率居高不下
那如果我们这边做一个量化测算的话
呃我们可以看到从2018年以来
由于避险情绪上升
所带来的这种周期性的
超额超额储蓄率
其实现在这个量
已经是达到了30万亿的人民币
那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
我们可以看到右图显示
每年这个居民储蓄的资产分布里面
其实2022年到23年这两年
这个定期存款的占比
是可以说是异常的高的
那这个其实显示的是
在房地产和股市都确定
波动的这两年
其实居民对维持更多的安全资产
是有了一个更高的需求
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测算的话
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的超额储蓄里面
其实有6-7万亿的人民币的资金
是超额配置在了定期存款里面的
那这些因为周期性因素
所带来的超额储蓄
超额定存
按照道理来说也是相对的
是容易通过改善情绪来得到释放的
那这边呢
作为参考
其实我们也是研究了一下
就是日本和美国在地产泡沫破灭以后
家庭资产配置的走向
怎么可以看到
这两个国家
可以说是走上了完全不一样的道路
日本的家庭部门
在1990年地产崩盘了以后
呃家庭部部门的这个总资产当中
房屋的占比逐年减少
但随之而来的是现金和存款的占比
它是逐年上升的
但是对于风险资产
权益资产这个场口一直都是非常的低
那这个趋势
它不是说是维持了就几年的时间
而是长达了几十年
它反映的是居民
居民部门
它长期性的一个风险厌恶情绪
但和这个形成一个非常鲜明对比的
就是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两年
居民部门的这个风险偏好
就已经逐渐恢复了
然后我们可以看到家庭
家庭的这个资产当中
风险金融资产的占比也是在逐年
的得到的提高的
那造成日本和美国的这个呃为什么
就是在泡沫破灭以后
居民部门的这个
资产配置完全不同的一个原因
其实根本来说还是决策层对于
呃居民通胀预期的一个把控
那咱们都很熟悉的
就是日本在90年代的这个呃
泡沫破灭了以后
由于政策方面一直都是在
处在一个犹豫不决的一个情况
然后财政政策和呃这个货币政策
一直都是你进我退
这个也是使得整体的经济
陷入了一个长达十多年的通缩
但是美国这边呢
在2018年以后就通过货币政策量化宽松
财政政策加杠杆
双管齐下
使得经济免于陷入了一个通缩
那这边为什么我们一直说通胀预期
它很重要呢
因为从理性上面来来来分析的话
如果说呃物价它是不断上涨的
那东西当然是越早买越划算
那所以大家也会去呃趋向于单起消费
而不是说把钱存下来
而且呢消费需求如果好了
企业盈利增加
那一方面员工也有了更多
升职加薪的机会进一步的促进消费
那另一方面是
也能够得到更强的一个基本面的支持
来减少市场上面的一个避险情绪
那其实咱们这边也可以看一下
这个日本的例子
日本这边他们自己也是有做一个
就是家庭呃
居民对于这个资产偏好的一个调查的
我们可以看到
居民对资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偏好
呃在2005年2015年一直都是比较高的
那他的这个偏好降低
其实也基本上是到了后疫情年代
经济将明确的进入到了再通胀以后
呃我们才看到
呃居民可能就对于这个风险资产
有了一个更加强的一个呃
这个呃偏好
因此呢我们觉得
就是这边对中国的启示意义
就是稳定信心
稳定通胀预期
对于释放居民的超额储蓄
尤其是由由这种周期性因素导致的
这种超额储蓄
是非常重要的
哪怕说结构性的改革
你比如说像社保改革
你很难就一蹴而就
但是如果说决策层能够在接下来的
计划里面
给出一个更加清晰的改革蓝图
然后逐步的往正确的方向走
那它其实也是能够帮助居民
减少这个避险情绪
来释放储蓄的
那么在恢复市场信心的这个层面
其实今年以来
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开始
呃这个去年924以来的政策方向的改善
加上中国的AI潜力创新药题材的崛起
这些其实都是积极宏观叙事
不断演进的一个重要推手
那在市场情绪不断修复的同时呢
我们从7月份
开始其实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
居民存款向权益资产转移的一个苗头
那我们的现在的这个估算是
目前6-7万亿的超额定期储蓄里面
其实已经有呃
八九千亿的
这个定期存款是释放出来了
那当然呃这边我们还是要提醒一下的
就是现在
我们可能还是处在一个
居民存款搬家的一个初始阶段
那我们跟踪数据其实也是显示
第一波的这个存款搬家
他很很可能还是由
这个高净值人士所引领的
但是呃大众对于股市信息的修复
他可能还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
但是如果说政策叙事
还有宏观基本面都能够继续改善
那我们觉得
这个6-7万亿的超额定期存款
他还是有望在未来的两三年
继续为股市提供一个呃流动性的支持
那在通胀预期修复的这个层面呢
目前说实话
咱们还没有看到太多实质性的进展
那咱们之前也是跟大家分析过
虽然说7月以来
这个反内卷是提振了一波市场情绪
但是考虑到这次产能过剩的行业
它主要还是在煤企集中度
比较高的中下游
比较难做这种运动式的一个
这个呃减产
嗯同时呢
需求端
我们也很难再看到15年16年那种
类似现金化
棚改这么强的政策刺激
所以总的来说
我们觉得
在通胀的效果可能还是比较有限的
但是如果接下来十五
计划能够确定社保改革
财税改革
呃政府评估机制改革的这些方向的话
那我们觉得经济还是有望能够从
说2027年开始稳步
走出通缩
那刚刚罗宾中也是提到了一个
就是可能会呃考虑的一个
分三年实施的3万亿房地产收储计划
那我们觉得这个除了稳定房地产
减少居民的这个负财务
财富效应以外
它其实也是可以作为增强社保
呃保障性住房的一环的
那在这些呃就是改革方向的一个呃
比较向
向比较良好的方向走的这个假设下面
我们是觉得呃30万亿人民币的这个呃
这个周期性的一个超额去
他
是有望能够在未来的6-8年得到释放的
那我们如果说是做静态测算的话
这个会使消费占GDP的比重
从当前40%不到的水平
提升到2030年的45%
比假设超额储蓄完全不释放的情况
还是高了1.5个百分点的
那这个似乎听上去好像
帮助并没有特别多
但是呃就像骆宾炳强强调的
我们毕竟中国的这个GDP的现在体量
已经是一个130万亿的一个大经济体
所以其实哪怕只有1到2个百分点
它释放出来的消费动能也是强大的
那同时呢
我还要再再再强调一点的就是
我们这边其实只是一个静态的测算
那事实上如果说将通胀
然后带动企业盈利
带动居民工资增加
消费复苏的这个正循环形成的话
那消费占GDP的比重
它自己也是会有一个向上的动能的
那它的这个上升的速度
也会进一步的加快
那当然
如果说改革的进程比我们想的更快
更剧烈的话
也不排除
这个30万亿的人民币超额储蓄
可能在未来
四五年就可以被加速释放
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再平衡的步伐
就简单说一下行手续的意思啊
我们这次收储啊
还是要集中在这个一二线城市啊
那对这个三四线城市的这个朋友
可能就不太友好啊
你如果以后政策真的是这样的话
那你手上假如说
有三四线城市这个房子的话
那你是不是要考虑一下
趁着有政策的时候
赶快把自己手上
三四线城市的这个房子
能卖就卖掉
以前的时候啊
就很多在一二线城市打工的
这些牛马啊
赚了钱之后啊
这个都会听从这个父母的建议啊
在老家买一套房子啊
趁着能卖赶快卖
那至于整个宏观经济方面啊
这个大摩还是在畅想啊
这个我们 15
假如说出台相应的这个改革措施的话
比如像大摩设想的
社保你能不能改一下
改一下之后啊
这个能激发多少的这个消费力啊
大摩的这个宏观分析师啊
他大概说了一下
就是关于我们
这个居民超额储蓄这个问题啊
怎么说呢
就是他参考了一下这个美国和日本啊
就对比了一下
美国日本当年就是啊
为什么两边的这个效果是不一样的
他给的一个数据啊
就是美国人家这个政策
不是说以这个托底为主
美国那个政策
一定是要把这个经济拉起来
但日本就不太一样
日本就属于这个
哎就是出政策扭扭捏捏的啊
就是哎一看这个经济啊
稍微有一些这个扶缩
立马这个政策就熄火了
那你再去看看我们这边更像哪边了
反正我个人一个感觉
我们的政策可能更像这个日本啊
一旦这个经济
稍微有一点这个复苏的这个苗头啊
有一点这个好转的迹象
大家稍微信心有一点了
我们这个政策啊立马就推破了
你从股市就能看出来
我们股市本来这个涨的好好的对吧
但是你看
相关的这个小作文就出来了啊
在我们这个决策层眼里啊
觉得股市涨太快了
涨太快了就是这个风险啊
这点在房地产领域呢
表现的是淋漓尽致啊
从去年这个924之后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房地产
稍微的有一点信心啊
但是之后啊你政策你不继续跟进啊
反正我们觉得啊
这个政策已经差不多看到这个数据哎
有起稳啊
稍微有一点这个效果
立马就开始不吃药了
那如果我们这个政策
还是延续之前这种拖底
这种思维的话
那大家就做好这个
长期经济低迷这个准备啊
之前网上看过红号的一个访谈吧
红号就说这国内想走出这个通缩啊
以目前的这个情况来看
基本上不可能啊
这比大摩可能还要说的更赤裸一点啊
好吧那今天要不然就先听到这里啊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啊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多多的点赞评论
谢谢大家
Click on any text or timestamp to jump to that moment in the video
Share:
Most transcripts ready in under 5 seconds
One-Click Copy125+ LanguagesSearch ContentJump to Timestamps
Paste YouTube URL
Enter any YouTube video link to get the full transcript
Transcript Extraction Form
Most transcripts ready in under 5 seconds
Get Our Chrome Extension
Get transcripts instantly without leaving YouTube. Install our Chrome extension for one-click access to any video's transcript directly on the watch page.
Works with YouTube, Coursera, Udemy and more educational platforms
Get Instant Transcripts: Just Edit the Domain in Your Address Bar!
YouTube
←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F8uR6Z6KLc
YoutubeToText
←
→
↻
https://youtubetotext.net/watch?v=UF8uR6Z6KLc